四、栏目主持人1.左其亭(郑州大学教授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)。简介: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院长、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、河南省水循环模拟与水环境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,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、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(CWRA)副主席、中英资源与环境协会(UK-CARE)联席主席。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5项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青年项目1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、国家基础科技专项课题1项以及其他研究项目51项,出版学术专著21部,发表学术论文560余篇。

2.李强坤(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)。简介: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、正高级工程师,中国科学院特聘学部专家,科技部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,生态环境部、农业农村部双聘专家,黄河流域农业及农村水利首席专家,兼任中国水利学会流域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、河南省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。 主要从事水资源规划与配置、生态水文与环境水文等方向研究工作。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黄河专项基金及国家水专项等项目60余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,出版专著5部,代表性成果获得各类学术奖励10余项。

3.孙素艳(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)简介: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正高级工程师,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水网研究人才创新团队成员。 长期从事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、水资源综合规划、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、重大水利工程方案咨询等工作。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、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、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、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、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、全国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、区域水安全保障规划等数十项。出版学术著作2部,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2项,授权发明专利5项,软件著作权4项,3项技术入选《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名录》。

4.吴杰峰(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)。简介: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教授,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(“双创博士”)、江苏省“333工程”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。兼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中国委员会地表水分委会委员、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专委会委员等。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/青年项目等10余项,参编英文专著2部,登记软著/专利10余项,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、Water Research、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、Journal of Hydr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。

5.管新建(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负责人)。简介: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水安全与水资源调控研究所所长,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,兼任河南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、河南省水力发电学会水利动能经济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项、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,主持水利部水资源费项目以及其他研究项目28项,出版学术专著5部,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、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。

6.张金萍(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负责人)。简介: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毕业,曾往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学一年。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,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计划获得者,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,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要成员,郑州大学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。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973项目、国家“十三五”和“十四五”重点研发项目、水利部及世行等多项其他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,荣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3项,厅级奖励多项。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8部,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。

7.翟家齐(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负责人)。简介: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正高级工程师,郑州大学、西安理工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校外研究生导师,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委会委员。 主要从事分布式水循环模型(WACM)的研发与应用、流域水资源评价与演变预测、农业节水潜力评估、区域干旱评估等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/青年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任务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。发表论文50余篇,出版专著6部,授权发明专利23项,5项技术入选《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》等,获省部级特等奖2项、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2项。
